【摘要】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群众文艺创作兴,则群众文化工作兴;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则群众文化工作繁荣。在新时期尤为如此。机遇在前,挑战在前,如何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需要责任心,智慧和勇气。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 思考与启示。
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文化馆的主要任务。群众文艺创作,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解决文化饥渴,满足群众阅读、观赏、演唱的需求,能陶冶、教化、启迪群众,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然而,在新形势下,群众文艺创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滞后现象,如何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本文结合兴宁市文化馆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群众文艺创作滞后的思考
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种思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使群众文艺创作受到冲击,以致出现滞后的状况。
1、价值观念的失衡
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对文化的向往、艺术的追求较为迫切,有一批年青人满怀热情投入文艺创作中,他们不会过多计较报酬,为的是能掌握一门艺术,有所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辛勤笔耕,刻苦磨炼,精益求精,创作出不少质量上乘的作品,见诸于报刊,参加展览,搬上舞台,感到精神愉悦、心理满足,并以此为荣。
20世纪90年代后,商品经济大潮的澎湃,物欲横流的诱惑,人们的价值观失去平衡,发生倾斜,从追求精神享受转到计较经济效益,从事每一项工作都在考虑应得的报酬,算计得失,有的人认为文艺创作要付出较大的精神损耗,而又不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挫伤创作的积极性,甚至放弃文艺创作,寻求能获得优厚收入的工作,致使群众文艺创作面临冷落的状况。
2、创作队伍的断层
因受经济诱惑、观念偏差的影响,一些年青人认为从事文艺创作“无利可图”,搁笔不写;有一些年青人虽然满怀抱负,意欲奋斗创作出上乘之作,但基础较差,对文艺创作的艰苦和困难估计不足,仅凭三分热血,未经刻苦磨炼,创作的作品质量较低,难于发表,特别是对戏剧、小品、曲艺、音乐、美术等作品,因未能掌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盲目创作,对反复修改又觉得吃力不讨好,从而产生泄气情绪,放弃文艺创作。而大多数的老作者,便成了群众文艺创作的主力军。尽管他们年岁较大,精力较差,但他们经历了多年的创作实践,对创作的艰苦性体会深刻,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勤奋耕耘,坚持创作。但是,由于年轻人对创作的热情不高,未能写出质量较高的作品。因此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现象,阻碍着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
3、组织引导的疏漏
群众文艺创作,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群众的参与,更需要文化部门的引导扶持,只有这样,才能使作者有温暖感和依靠感,才能调动创作的积极性。
过去,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和组织辅导部门对组织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群众文艺创作是作者的自发行为,靠作者个人奋斗也能出成果,无须进行过多的过问,因此没有把群众文艺创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缺乏培训计划,对作者关心不够,缺乏组织引导扶持,辅导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与作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和共同研讨,致使作品的质量不高,作者的情绪低落,群众文艺创作受到影响。
4、活动经费的制约
开展群众文艺创作,需要一定的经费作支撑。组织作者深入生活,外出采风,召开创作会议,研讨作品,出版文艺刊物,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组织节目展演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由于粤东北山区是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地方财政较为困难,不可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开展创作活动。加上一些单位领导对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性、艰难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创作是作者自我的活动,无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文化经费紧缺,难于挤出较多的资金组织群众文艺创作,致使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
二、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的启示
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一环,更是文化馆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提出了群众文艺创作的时代重任,明确了前进方向。作为文化馆更是责任重大。近年来,兴宁市文化馆在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得到了一些启示。
1、启示一:人才的培养。
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开展群众文艺创作的根本保证,有了人才,才能出作品,出精品。固名思义,群众文艺创作,要形成作者群体,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作者,才能创作出数量较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文艺作品。要想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必须建立一支热情高涨、素质良好、业务精通的创作队伍,就要在培育方面多下功夫。
注重挖掘人才。要在群众中发现创作人才,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剖析问题,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论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既要看到不利因素和困难,又要寻找积极因素和存在潜能。尽管一些人因观念失衡放弃创作,但也要看到仍有不少坚守信念、热心创作的人员,他们较为年轻,有一股冲劲,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有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对经济效益不是过分奢求,而对创作有兴趣,希望通过作品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作为精神享受。平时他们创作的一些文艺作品,只是没有被发现。文化馆应注意挖掘这股潜在力量,通过基层文化站召开创作会和出版的文艺刊物中发现人才,发动一些作者引荐,进一步加强联络沟通工作,不断壮大群众文艺创作队伍。
加强组织引导。文化馆要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切实加强组织辅导工作。过去这些作者长期生活在小圈子范围,与外界接触较少,视野狭窄,创作思路和题材选择局限性较大,而且大多数属于个人自我行为,缺少与其他作者的沟通,因此作品的质量提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文化馆要组织他们深入生活,外出采风,参观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革命胜地、乡村新貌等,拓开视野、丰富创作素材。
组织作品研讨。要提高作品质量,组织作品研讨尤为重要。文化馆要组织作者参加作品研讨会,观摩戏曲表演,观看作品展览,邀请文艺专家讲课,点评作品,有意识引导作者创作时代感强、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厚的文艺作品,增强创作的信心。
近年来,兴宁市文化馆在引导扶持作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年组织戏剧曲艺音乐作者深入生活,外出采风,到客家博物馆、客家古民居、经济特区、革命胜地参观,感受时代气息和人文风情,边看边议,开拓思路;每年召开5至8次戏曲音乐美术摄影作品研讨会;组织戏曲作者观看《青青草》、《等郎妹》、《桃花雨》等大戏以及其它文艺演出;制作省戏剧花会优秀节目影碟片送给作者学习观赏。召开作品研讨会时,多次邀请梅州市文艺专家点评研讨作品,促进作者创作水平的提高。
2、启示二:新老的互动。
要培育创作人才,必须充分发挥老作者的传帮带作用,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互动。老作者参加多年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特别是在戏剧、曲艺、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力,在山歌、唱词、语言方面注意琢磨,反复推敲,使之生动形象。但也有薄弱之处,理念陈旧,思想受到一定的束缚,创作模式和框框难于突破,缺乏创新精神。而年轻作者有活力,有冲劲,脑子敏锐,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特别是戏剧曲艺音乐创作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刻苦磨炼的韧劲。
通过新老互动,以长补短,优势互补,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得到很好的结合。近年来,兴宁市文化馆在新老互动方面创出成效,老作者传帮带,帮助年轻作者构思作品,加工修改,促使年轻作者迅速成长,成为群众文艺创作的中坚力量,而且创作出一批较有质量的作品。在现有的戏曲音乐作者中,70后、80后的占了大部分,有10多位作者创作的作品连连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有小品《采访奇遇》、小戏《东东的心事》,以及《油菜花开》、《证件》、《一条裙子》、《角色定位》、《法网恢恢》、《形象问题》等一批作品在省评选中获奖,《停电》、《龙灯梦》、《特色古民居》等一批作品在梅州市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展现了年轻作者的整体实力。
3、启示三:平台的开拓。
要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一定要赋予作者施展才干的平台,提供发表、展览、展演的园地,使作者感受到辛勤耕耘成果的魅力,增强荣誉感、自信心和创作热情。作品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定要给予很好的展示,作为文化馆应开拓渠道,拓展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展示作者的成果。
近年来,兴宁市文化馆注重拓展作品展示的平台。每年坚持出版《宁江文艺》,发表作者创作的戏剧、曲艺、歌曲、美术、摄影、书法、小说、散文、诗歌、山歌等作品,进一步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每年多次举办、协办、承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展出作者的作品;每年组织作者加工修改作品,挑选参加省和梅州市的作品评选和展览;每年组织文艺晚会,先后排练作者创作的《人约黄昏后》、《停电》、《如此孝顺》等一批作品,让作者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感召力及产生的社会效应。
4、启示四:机制的完善。
要促进群众文艺创作,必须引进激励机制,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文艺创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倾注满腔的心血和智慧,对这些成果的肯定和奖励,就能调动作者的积极性。
近年来,兴宁市文广新局和文化馆在机制创新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给予创作补助。注重对作者辛勤劳动的补偿,在文艺刊物发表的作品发给稿费,对参加研讨而又未能获奖的作品给予补助,使作者增强信心投入创作。二是对获奖作者进行奖励。每年,市文广新局和文化馆对在省、梅州市评选和展览获奖的作品给予奖励,召开文艺成果表彰会,发给奖金,增强了作者的荣誉感和创作热情。三是对作出贡献的老作者给予奖励。每年对热心帮助指导年轻作者的老作者进行表彰,增强了老作者扶持新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启示五:经费的筹集。
组织群众文艺创作,需要一定的经济保障和支持,组织作者深入生活、外出采风,召开创作研讨会,出版文艺刊物,举办展览和展演,编印资料和制作影碟,表彰奖励作者,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北山区,地方财政较为困难,不可能拨出较多的资金开展活动,作为文化主管和组织辅导部门,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拓宽渠道,从各方面筹集经费,促进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兴宁市文化馆针对经费紧缺的状况,在筹集资金方面拓开渠道,取得一定的收获。1、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及早提出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计划和经费预算,报请市财政给予支持。得到市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每年都拨出一定的创作活动经费,使活动有经费的保证。2、拓宽筹集经费的渠道。加强与各单位、个体企业家的联系,提出开展活动的方案,争取各方支持,资助出版《宁江文艺》,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组织文艺展演,促进活动开展。3、加强横向联合。与各单位共同举办各类活动,由各单位、企业出资,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举办文艺晚会,组织节目的创作,先后举办“计划生育专场文艺晚会”、“社会保险宣传文艺晚会”等多场文艺演出,将作者的作品进行展演,促进创作活动的开展。
随着形势的发展,群众文艺创作还会碰到不少新问题。文化组织辅导部门,应面临挑战,掌握时机,创新思路,不断探索,拓宽渠道,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